一、缠绕管式换热机组结构原理
1.螺旋缠绕布局
细管(直径6-12mm)围绕中心筒体逐层螺旋盘绕,层间管束反向嵌套,形成多股独立流道。
冷热流体在螺旋通道内逆向流动,显著延长接触时间。
2.自支撑设计
管束通过缠绕张力相互制约,消除传统换热器的支撑结构,减少流动死区。
二、核心性能优势
1.高压耐受
螺旋结构分散机械应力,承压能力可达15MPa(约150倍大气压),适用于合成氨、氢气压缩等高压工况。
2.大温差适应
冷热流体温差跨域500℃以上,管束自由伸缩抵消热膨胀差。
3.抗堵塞特性
螺旋湍流抑制颗粒沉积,烟气余热回收场景积灰量降低70%。
三、工业应用场景
1.深冷液化
液化天然气(LNG)装置中,单台机组替代多台管壳式换热器,占地缩减60%。
2.强腐蚀介质
哈氏合金管束耐受氢氟酸、浓硫酸等腐蚀性介质,避免焊缝泄漏风险。
3.高粘度流体
聚合物熔体换热时,螺旋剪切力减薄边界层,传热系数提升40%。
四、运维关键点
1.清洗限制
禁用高压水射流(引发管束变形),采用≤1m/s流速的化学循环清洗。
2.泄漏应对
单管泄漏时机械压扁堵管+跨接旁通,管束失效超5%需整体更换。
3.防冻保护
停机后排净残液,-20℃以下环境添加25%乙二醇溶液循环防冻。
五、缠绕管式换热机组设计陷阱规避
1.流量超限:设计流量超过110%将诱发流体振动,导致管束疲劳断裂。
2.材料误选:含氯介质中双相钢发生应力腐蚀开裂(需用钛合金或镍基合金)。
3.热应力忽略:200℃以上温差工况未设置膨胀节,导致管箱焊缝撕裂。
